num1
▶什么是心智化◀
心智化是指理解与心理状态(诸如想法和情绪)相关行为的心理活动。当今,在众多的心理治疗流派中,提升当事人的心智化水平已经成为有效心理治疗工作的基础。
当你觉察到你自己或其他人当下的心理状况时,你就在进行心智化。当你感到疑惑“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或“如此重要的事情,我为什么会忘记”或者猜想“当我那样说的时候,我是不是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的时候,你就在进行心智化。
你进行心智化的能力,能够让你理解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意义。“我明明不想去参加这个聚会,可我最终还是选择去,我想是因为……”,“我想他之所以对我如此愤怒,可能是因为……”因此,心智化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更准确地理解他人。
将心比心
关注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对误解的理解
从外部看自己,从内部看他人
提供心理特征或者心理上的培养
“将心比心”是心智化的主旨。心智化要求集中注意力并且需要花费心理上的努力,它是一种内观的形式,也就是说,不仅关注其他人正在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也关注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因此,心智化和共情是类似的,但又超越了共情,因为心智化也包括觉察到你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你自己共情。
比如说,当你选择去参加一个面试,你会想:
“我感到很紧张,同时我现在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对应聘岗位的经验是不足的,我可能被拒绝,不过如果那样,我能接受结果,因为这个面试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的经历。”
“如果因为我经验不足而被拒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对于从事这个岗位来说在个性上有一些优势,比如我良好的亲和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要在面试中恰当地强调这一点。”
这样的内在对话你就在进行心智化。这些理解对方也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就在心智化。
num2
▶为什么人要心智化能力?◀
安慰一个处于痛苦中的朋友;
澄清和朋友或亲人之间的一个误会;
安抚一个闹脾气的小孩;
说服上司为你加薪;
表白或求婚;
-
向心理咨询师描述你的问题等等。
所以,心智化是一种常识,当我们尝试理解行为并弄明白别人为什么会以他们的方式思考和感受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是天生的心理学家。
心智化就像是语言一样,它与生俱来,我们都能发展出心智化的能力,除了有些像自闭症等类似的病症以外。因此,心智化也会像语言一样在一个有益于学习的环境中能够获得最佳的发展,它是一种技能,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无法心智化或者心智化水平过低会导致人际关系中的严重问题,比如忽视朋友、家人或伴侣的需要和感受,不断误解他们的行为,就会引发不愉快甚至冲突。

对他人,则是培养出一个理解他人的头脑,站在他人立场上能够设身处地感知他者,从而接近他者的本貌。”
心智化最大的益处就是与他人建立相对满意的关系,尤其对你而言的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
有一位母亲,很想改善亲子关系,很想做到怎样才能更好的在情感上支持孩子,可是当孩子拿着完成的得意作品欢喜雀跃奔过来,说:“妈妈你看!我得了A+啊!”。
母亲却随意地说:“那是你自己的事啊,你自己做好了就行啊!”,孩子顿时嘟着嘴悻悻走开了。
这是一个忽视孩子对肯定的需要的时刻,也是一个心智化失败的时刻,母亲只顾着自己担心儿子会骄傲自满的想法,而完全看不到孩子渴望肯定的需求。
再如,当一位父亲忽视儿子生病的痛苦,认为那只不过是逃学的借口时,这位父亲的心智化就是失败的。
还有在亲密关系里,一个妻子忽视丈夫因工作晚归的辛苦,断定并指责晚归就是想逃避家务,这位妻子的心智化也是失败的。
当你无法对他人心智化时,你很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于他人,缺乏开放性的多视角可能性理解对方,误解和冲突很容易产生。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均如此。扩展到更广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num3
▶心智化和“投射”有什么区别?◀
当你对他人心智化时,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会将自己的体验投射在他人身上,而投射自己的体验在他人身上是有危险性的,因为,它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歪曲甚至错误的。
心智化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投射”区别在于,心智化是持有开放的视角,将所想只作为可能性之一,并且会寻找机会进行确认。
比如:“他今天没有回我的电话,可能是生我的气了,也可能是太忙了”。心智化地对话会说:“你今天没有回我的电话,是生我的气了吗?”。
如果是投射,所想和对话可能变成:“他(你)今天没有回我电话,就是生我的气了!”。“就是”一词是一种非心智化的警告,它会阻碍我们去探索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多重原因。
num4
▶心智化:给自己的共情◀
心智化对于你和自己的关系而言也至关重要。相对于理解他人,你更需要首先理解自己,尤其是你的情绪。心智化你的情绪能让自己免于冲动,给自己降低情绪强度的空间,思考情绪背后的动力,进而理解它、管理它。
心智化包括有意识的过程和无意识的过程,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所想、所感,是一种外显的心智化过程;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你没有时间做有意识的心智化时,会自发地、直觉地心智化——内隐的心智化。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叙事和咨询师的互动,通过和咨询师运用心理专业技术进行互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有目的的、外显的心智化的过程,通过你对这个有意识的过程中所理解的内容,通过你的内化、吸收、整合的过程,从而也帮助你进一步提升了你在内隐水平上做出心智化的能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