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心理咨询--
3月30日 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世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梵高就被诊断为可能患有此症,历史上还有不少政治、文化名人,如丘吉尔、林肯、海明威、玛丽莲梦露等均患有此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为了提升公众对双相障碍疾病的认识,传递科学的疾病知识及治疗理念,由世界双相障碍协会和国际双相障碍基金会发起,设定梵高的生日,即每年3月30日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双相情感障碍首次发作的典型年龄是介于15与19岁之间。医生介绍:双相情感障碍是属于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是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情绪忽喜忽悲,因此双相情感障碍也被称为“躁郁症”以及“情绪的跷跷板”。在我国被划为重型精神病之一,青少年与中年人是高发人群。该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约40%的患者有情感障碍家族史,而过分严厉、习惯否定的不当教养方式会影响人的性格形成,更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患病几率会增大。此外,一些失业、失恋、亲人去世等偶然性事件也可诱导症状发生。目前,我国患病率达高达2%,是成年人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另外,其自杀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0倍,应引起家庭、社会足够的重视。
--济南心理咨询--
那么,该如何判断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迹象?医生指出:每个人都有忧郁或开心的情绪波动,这很正常。但一个人情绪波动来得过于剧烈甚至极端,没有缘由的情况下喜至“波峰”,沮丧到“波谷”,而且抑郁状持续14天以上,并且低落情绪不会因外界环境刺激而改变,又间隔性地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4天以上,并且这种过山车式情绪严重影响了工作、学习、生活就应该警惕“双相情感障碍”,需及时送医诊治。

除了双相情感障碍,心境障碍还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以及持续性心境障碍。心境改变通常伴有整体活动水平的改变。其他症状大多是继发于心境和整体活动的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病常常于应激性时间或处境有关。
心境障碍临床上需要进行系统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是辅助性的。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类似于此类情境的体验时,还需要可以积极的选择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以便及时治疗、早日康复。
--济南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