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咤》的心理学隐喻——冲破人设的束缚,活出内心的自我

济南静心心理

· 心理学文章

我们活在人设之中

“在学校我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老师认为我没啥大出息。我学习成绩差,同学们也不喜欢我。除了在家打游戏,我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我爸我妈老让我出去和别人接触,我不喜欢和别人接触,他们都不理解我。可能我就是这样的人吧。”在咨询室里经常听到类似的话。

济南心理咨询-《哪咤》的心理学隐喻——冲破人设的束缚,活出内心的自我

这让我想到最近很火电影里的哪吒——被关在家里踢毽子,一旦出门就会受到别人的误解和指责。被命名为魔童的哪吒,在社会中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还会遭受到异样的眼光和嘲笑。魔童变成了哪吒的一个身份,一个魔咒,一个融入到他生命中,他摆脱不了的东西。

魔童是个异常强大的诅咒,一旦被这个诅咒标记,就会成为社会的公敌。因为魔童对社会、对他人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是邪恶的存在,必须消灭它。所以大家人人孤立、躲避,厌弃、恐惧这个诅咒。纷纷远离他。而被孤立、被厌弃的魔童因为遭受了社会异样的眼光,又会加深对社会的误解,增加内心的憎恶,于是“魔童”就真的成为了魔童。

那些前来咨询的来访,也像一个个被贴上标签的“魔童”。面对周遭异样的目光,他们奋力反抗,却又无可奈何。他们的父母,也如同电影里哪吒的父母一样,想要保护哪咤,却无法抵御来自社会异样目光的侵蚀,以及内心深处被社会文化烙印的影响。就像哪吒的母亲一样,即便她很爱哪吒,也无法摆脱来自周围的人影响——她也认为哪咤是会毁灭、破坏社会的存在,所以他们要把哪咤关起来,这体现的是身为社会中的一份子,父母对社会文化的认同。

 

所以在这里替经常背锅的“原生家庭”正个名,受媒体传播的影响,很多人都把心理问题的祸首的锅甩给了“原生家庭”、甩给了“父母”,这是不公平的。从一个局部的角度看,父母对孩子影响甚深,所以心理问题的确跟早年的原生家庭有关,这种说法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站在一个更宏观、更整体的角度去看,父母也不过是在社会集体潜意识洪流中无法自保的一员,每个人的自我都是他人目光的汇聚——自我是他人的潜意识。

人设无处不在,潜伏在每个角落侵蚀着你的自我

借着《哪咤》这个电影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实每个人活得并不自由。我们活在他人的目光或者说他人的期待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了一个被他人期待的人设角色里。

济南心理咨询-《哪咤》的心理学隐喻——冲破人设的束缚,活出内心的自我

就像电影里努力的敖丙,知道自己是一条龙,却因为周围人们的憎恶和恐惧,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一条龙。敖丙永远只能伪装成别人喜欢的英雄出现在社会中,甚至还要偷走哪咤灵珠子的身份,披着别人的外壳来掩盖在黑暗中偷偷哭泣的灵魂。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那个披着斗篷的敖丙?

电影中的故事反映在生活里——就是那些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事情。我想没有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没出息,但是在生活里很多父母却很吝啬表扬自己的孩子。孩子做的好,他们视而不见;孩子出了岔子,他们会统一战线,一起批评孩子。如果你去问这些爸妈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吗?我想得到的答案百分之百是肯定的。但是这些父母行为传递给孩子的感觉却是:我觉得你没出息,什么都做不好。于是孩子们开始辍学、自暴自弃、抽烟喝酒、打游戏,慢慢地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活成了爸妈潜意识里期待的样子。

这样的现实不仅发生在家庭里,在学校里、在工作中、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变成自己陌生的样子,活成了他人期待的模样。

如何打破人设的魔咒

活成了他人期待的样子,内心就会有一种渴望和呼喊——希望真正的自己被看到,那些“不堪的”“脆弱的”自己可以被允每一个来到心理咨询室的人都在做打破自己的人设的努力。

其实这些活在内心人设来自各方各面,既有父母对我们的期待,也有“社会道德”的绑架,同时还有早年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我们对自己能力错误的认识。

如何改变这些早年人设的影响?我们大概可以借着哪咤改变人设的几个有效因素来谈谈这个事情。

济南心理咨询-《哪咤》的心理学隐喻——冲破人设的束缚,活出内心的自我

首先,哪咤有一对可以抵抗人设影响的父母。哪咤的父母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站在哪咤面前替他挡住,减少那些来自社会负面舆论的压力和影响。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标签化身份对哪咤的影响。就好像小时候考试不及格,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以后,孩子会觉得自己很糟糕,回到家里跟爸妈哭诉,爸爸妈妈会安慰孩子说“哦,没考好,你很难过是不是?这次失败了不要紧,我们总结下经验,看看因为哪里的问题失败了,下次就会考好的”。这样的父母在孩子遭受负面标签的定义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没考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面对困难。

当然有人会说,我已经错过那个年纪了,我爸妈当年对我很不好,怎么办?那也没关系,我们通常在成年以后会通过谈恋爱的方式,来重新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谈恋爱,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寻找一个与自己配对的咨询师,也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帮助自己抵挡外部人设影响“父母”的过程。

其次,推动哪咤改变的是什么?是父亲的价值观。在哪咤的成长过程中,李靖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告诉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自己努力,不要被他人定义。所以从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到,孩子对父母的价值观认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我们的渗透越来越强烈,我们最初创造金钱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在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主体是打猎、采集、跳舞、看夕阳以及家庭生活。以金钱为主导的贸易行为是在部落与部落进行物质交换时产生的,完全不是原始社会的主要生活。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变成“数字”的奴隶,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习惯用挣钱多少来计算;我们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习惯用分数去衡量;我们习惯将人物化、商品化。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人在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影响下,已经将变自己的内在变成了一件明码标价的商品,而不再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所以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疏离。

最后,要改变命运,关键还是需要自己重新选择生活。是继续执着各种人设标签还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看到自己如何执着在别人设定的人设中。

如同哪咤一直以来也坚持自己就是魔童的人设。认为自己是被憎恶的,是父母希望毁灭的存在。当飞天猪向哪咤播放李靖在天庭寻找解决办法,准备牺牲自己替换哪咤遭受天劫的录像时,哪咤才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期待,才明白原来一直束缚自己的,是自己对魔童身份的认同。从而做出了新的选择,放弃那些别人对自己定义,去追求自己内心想活成的样子。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就像电影里的飞天猪一样,一次又一次的向来访者回放真相,令来访者在咨询中看到了自己活在什么样的人设中,只有看到自己重复的人设,才有机会重新选择自己到底要成为怎样的自己,重新开始生活。

关于哪咤这部电影,想要说的就这么多了,最后祝愿大家能够在生活里了解人设对自己影响,减少人设的束缚,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作者:范萧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