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

济南静心心理

· 心理学文章
济南心理咨询-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

昨日才看了《少年的你》。

一直没去看,是因为对于家中有正在上学孩子的我们来说,每每看到校园欺凌事件,总是让人揪心和痛惜的。

告诉自己:年少轻狂是会有的,可上升到霸凌,并不普遍。然而,当荧屏开始滚动的的那一刻,我意识到,牠是那么真实的在我们身边。

学校,陈念的家,小北的家……这些原本少年人每日两点一线往来行走之处,是最平常又最可安心的地方。似是原本就在那里,也必然会在那里的家与校园,却不曾想成为了无法安放自己的阴郁可怖所在。

济南心理咨询-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

当陈念第一次见到警官回到教室,椅子上那一摊红色水渍的出现,周围的一切对于她来讲,就已经不再是简单和安全了。

校园暴力,是谁的问题?老师吗?父母吗?社会吗?牠不是哪个单方面的事情,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当校园不再单纯,而充斥着若隐若现的欺凌,当一个家不再遮风挡雨而失去家的功能,少年人就莫名的成为“无惧无畏”的逃避者和受害人。而陈念与小北,这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少年,却因不同功能丧失的环境而相遇相交,在惧怕无望中投奔,却希望成为彼此的救赎。

济南心理咨询-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

坐在房顶,面朝这个城市中的万家灯火,小北问:

“陈念,你想做什么?”

“读书,考好大学,成为聪明人,如果可以,保护这个世界。

这是无数个陈念的渴望:他们心中满了因不安全带来的的惧怕,渴望被保护,渴望脱离惧怕的黑暗,却无从找寻到这个保护。妈妈是爱她的,可妈妈太弱小了,在陈念的心中妈妈本应是被保护的对象。

可谁可以成为这个保护者呢?爸爸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也没有看到在这部影片中,男性以健康的父亲角色的出现。

唯有那位因女儿未能考取优秀大学,而一年不与她说话的魏莱父亲,以及魏莱身边女孩其一的父亲,就是那个暴打女儿的男人。一个所谓“家人父亲”的角色在哪里?我们没有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个家庭中遇见。

而这时,女孩陈念说她要成为这个世界的保护者。她在用尽力气呼天唤地的做着什么?——为自己,和有需要的人建立一个的王国,拥有爱、正义与怜悯,还有她最渴慕的平安。这是她的渴望,也是妈妈的。而这个王国,不正是一个家么?不也是我们所生活的地方吗?这,便是少年人渴望的保护与遮盖。

济南心理咨询-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

陈念为可以保护全世界而努力着,小北则倾力的保护着陈念。

当第一次吃肉包子时,小北单纯的快乐与妈妈举起来的双手和咒骂撞击在一起,“家”这个地方就被击为了一地碎片,小北头顶的遮盖,随即不见了。

小北的心中,妈妈的抛弃对他来讲无时无刻不停歇的对他说:“都是你的错我们过不好!你是个多余的,你是个沉重的包袱!你是讨厌而没有价值的!是你不好我才不要你的!” 所以小北才会这样说自己:“我这个人什么也不是,没脑子,没钱,也没有未来。”在他对自己的认知里,是如虫子一样的存在,渺小而不值一提,甚至令人厌烦恶心。

然而当面对陈念,这个可以打110解救他,在他肮脏的脸上吻他,遇见危难时寻求他……这个唯一问过他“疼不疼”的女孩,为了她,他可以飞蛾扑火,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奉献。

因为“我喜欢一个人,我想给她最好的结局。”——在那个需要他,给了他爱与温情的人面前,他感受到的是妈妈以及这个世界都不曾给予他的接纳和爱。他愿意拿出自己仅有的价值——“没有任何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扛上强奸和杀人的罪名。——我和你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

济南心理咨询-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

是的,一个人的成长将无可回避的去认知这个世界的真相,面对复杂的人性是每一个生而为人的功课。

我们不是要让孩子像白纸一样长大,他们是这个世界的管理者,有权利也需要看到世界的真相。只是,如何引导着用正义、怜悯的眼睛,和警醒的心来保护自己?在面对事实前,她们需要扶持的力量。“学校唯独没有一门课,教我们如何变成大人。”这话即使走出校园久远的我们,听到后也是感慨万千。是的,我们在上学时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这些却都跟我们成长为一个大人无关,此时着实被一种无力感充满。

“谁能帮我?录我视频的人吗?站着看热闹的人吗?还是那些问为什么只有你被挑上,别人就没事的人?一般人眼里报复是正常的,像我们这样一直忍耐,一直忍耐只想熬过高考的人,我们这样是有错吗?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的话,你放心把你孩子生出来吗?”

这是那位女警官问:“你为什么不报警?”时陈念的回应。

济南心理咨询-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

警是报过的,在第一次与小北相遇时,但她也沦为了被欺凌的对象。她想过和母亲说说,却终究一边压抑伤痛,一边流泪笑着和母亲说着鼓励安慰的话:是给妈妈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她没有长大,她还只是少年。

“懦弱的不止是她,还有你,还有我!”陈念回应那个默默关注她,却不敢为他付出什么的男孩。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霸凌的人”,然而唯有“高考”的信念使她选择了倔强与反抗。虽然在胡小蝶被霸凌的时,她与他们一样都选择了沉默和懦弱。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欺负过别人,都曾经是受害者,也都曾经是旁观者,可能站出来过,也可能无所作为。”——史蒂夫·比达尔夫《养育女孩》

沉默和懦弱,不是因为性格,而是一种选择。

霸凌中旁观者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们能够站出来,表示反对,并支持和帮助受害者,在需要的时候讲述实情,通常就能够阻止欺凌。

“告诉你的孩子,帮助弱小是很重要的,告诉她想要干预的时候应该怎么说。比如:’喂,这样不公平!’或者’她是我朋友,别碰她!’ ’别傻了,你这样会弄伤她的。’同时还需要伴随一些表达自信的身体语言。”——史蒂夫·比达尔夫《养育女孩》

尽管这样做很难,因为你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霸凌的人。

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可以学会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确认自己的需求,表达内心的观点,并且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这份坚定和勇气来自父母的支持和内在的力量。同时,需要告诉孩子:事态发展如果没有被阻止,就要去寻求帮助。陈念就选择了在郑警官和小北的帮助,得以安心上学,最终把伤害降低到最小。也唯有如此,她才能继续憧憬保护世界的愿望……

在这部影片中,无法不去面对魏莱这个角色。

霸凌别人的孩子,原来是学霸。

济南心理咨询-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

在胡小碟自杀的事件中,当警察要求见父母,魏莱才由淡然、微笑、无辜的姿态,转而面露恐慌的神情,近乎歇斯底里的失控喊道:“胡小蝶死了不好么?她家里人闹一闹就能拿到个几十万,胡小蝶就算活着,以后工作多少年才能给家里挣这么多钱?”

当她面对被自己教唆殴打、剪发、脱衣、拍视频的陈念,因惧怕被报警、被父母得知真相,不惜跪地求饶,口称如此种种不过是“玩过火了”。她说:“你收点钱吧,不然我不放心。”可见,魏莱是不懂得情感的。在陈念回应她“永远不想看到你”后,她便立刻嬉笑着追赶陈念,说:“那我们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我们可以做朋友吗?”看到这里,不知要说魏莱天真,还是心机?她对陈念造成如此伤害,却被她轻描淡写地抹去。在她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欺凌。这也是很多校园欺凌最根本的原因!无数欺凌者在接受询问或者采访时,都认为那只是在和同学开玩笑,而不是欺负他!

然而,她不知道,此时的陈念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而魏莱就这样将自己推向了死亡。

济南心理咨询-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

面对胡小碟的死,魏莱妈妈说:“魏莱还是单纯,她不吃亏谁吃亏。”此时的魏莱在她没有杀伤力外表的保护伞下,用挑衅的眼神看向郑警官……我们不免不寒而栗。

魏莱在提到她父亲时,说爸爸一年没有和她说话了。“我不想再复读了……我想考北大……”什么样的父亲会因为自己的女儿没有考好而一年不和她说话?

缺少父母真心的关爱,不敢不成为他们心中“完美的小孩”——这就是魏莱与父母的关系。为此,她不断的取悦父母。在对那些欺负别人的孩子的研究中发现,他们往往是对自己的认识很糟糕的人。魏莱对人没有信任,也没有可交心的朋友。她纠结、孤独、没有安全感,她将内心的迷茫慌乱,通过错误极端的方式加害在别人身上,从而找到一点点所谓的存在感。魏莱是一个不良家庭教育的产物,是一个让人痛心的受害者。

学霸也会作恶,成绩好,家境好,不代表拥有正常的三观,不代表不会成为欺负别人的坏人。成绩和人品没有直接联系。不良的家庭教育是校园暴力的主要根源。而“家”正是少年人成长中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遮盖。当然,他不是哪个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事,还需要社会力量,校园教育。这些,都是少年人成长起来的保护与遮盖。

《少年的你》原本是在暑期档上映的,却在错过一季后的秋日露面。当它以一种正面介入现实生活的样子出现时,我们看到了青春题材电影走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悲欢格局。是的,总要成长,少年人如此,一切皆如此。

这世界是美好的吗?

“这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乐园,这是我们曾经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

一如《少年的你》中班主任对陈念说的那句话:“成长的路上总会有阴影,但阳光还是会照进来的。”

济南心理咨询-少年人呐,谁是你的保护与遮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