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值得承担风险去诚实地表达情绪吗?

济南心理咨询-静心心理(作者zoe)

· 心理学文章
“我知道大家的行为都很诚实,但你们的情绪诚实吗?” 一位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在一个演讲场合, 抛出这个问题让大家思考。

“我知道大家的行为都很诚实,但你们的情绪诚实吗?”

一位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在一个演讲场合,

抛出这个问题让大家思考。

什么是情绪诚实?

首先是情绪部分,即各种各样的感受。感受是发生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有很多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感受,通常是一个形容词,如“高兴的”、“舒服”、“饥饿的”、“困倦的”、“愤怒的”、“难过的”、“绝望的”、“恼怒的”、“欢喜的”等等,这些词不同于“好像”、“似乎”、“你”、“那样”等。   感受描述了我们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关于我们自己的信息。感受不是对他人的评判,也不同于想法。感受不分好坏、对错,合适与否。感受是没有逻辑的。感受也不是行动和行为。生气、饥饿、疲惫或高兴的内在感受与其外在表现是非常不同的。我们无法仅仅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识别出他的感受。   人们生气的时候可能会笑,不饿时可能会吃东西,无聊时可能会睡觉,高兴时可能也会哭。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感受,我们必须让他亲自告诉我们,或者我们可以大声说出对他感受的猜测,他可以承认,也可以否认。   情绪诚实是指一个人能够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这是一项可以习得的技能。
我知道大家的行为都很诚实,但你们的情绪诚实吗?

什么是语言诚实?

情绪诚实的第二部分是语言的诚实。既然我们知道了感受存在于我们内心,可以用语言表达,我们就需要与周围的人交流自己的感受。这可能是非常令人害怕的一件事。因为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是脆弱的,而我们身边的人并不总是经过良好的训练,能够敏锐地倾听感受,而不是它当作是针对自己的,或者进行解释,或者试图修正。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值得承担风险去表达感受,因为,如果做不到情绪诚实,我们就无法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接纳成长。   情绪诚实有两种表现方式:当我们沟通自己的感受时,我们是在诚实地面对情感;当我们倾听别人的感受而不加以评判、批评、修正或反驳时,我们也是在诚实地面对情绪。   一个无法诚实面对情绪的家庭会议就像一个地雷,一旦有人不小心踩到就会爆炸。诚实地面对情绪时,总担心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然而,其实情况正好相反,它能打开沟通的大门,让彼此更亲近。
一个无法诚实面对情绪的家庭会议就像一个地雷
比如,在一次家庭会议上,一位母亲表达了自己对与继子关系的纠结。一方面,母亲很享受孩子不在身边的生活,干净、整洁的家居环境让我感觉放松、舒适。她喜欢从外地旅行回家后,只管自己而不必照顾别人的需求;她会因为找不到磁带或CD、地毯弄脏、东西打碎、盘子没洗而生气;她喜欢做“迪士尼乐园式”的家长,只在假期或者特别的日子和孩子们在一起,而其他大部分的时间,最好回到一个没有孩子的家。这位母亲已经过了每天都要带孩子的阶段。   另一方面,这位母亲爱着自己的继子,也希望他能来一起同住,想让他成为家中的一员。他们在一起的大部时间都感觉不错,这位母亲也很高兴看到他们父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母亲由衷地感谢继子带来的所有帮助,也很欣赏他自然质朴的态度。并从未想过要让他离开,但却困在复杂的感受情绪诚实中。这位母亲担心在诚实地说出自己感受后,继子会感到没人要,丈夫也会觉得为难,认为继子必须在父母两人之中做出选择,同时也害怕继子和丈夫都觉得她小气、自私。然而,最终她还是说了。继子和丈夫对这位母亲的诚实地表达情绪感到高兴和感激。继子说:“我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感受,但是我真的很在乎你的感受。”那次家庭会议后,这位母亲感到家里几个星期以来的紧张气氛缓解了。   情绪诚实通常可以消除在某种情形下的紧张和压力,而不是两者叠加变得更糟。一段关系中的某个人诚实地面对情绪时,通常不需要进入解决问题的环节。   因为,当问题被放到桌面上来谈时,它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解决。
当问题被放到桌面上来谈时,它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