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心理咨询---
困扰着许多人的一个可怕问题是:我们几乎总是在焦虑,自我批评,自我憎恨。质疑自己的存在,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这种感觉一直折磨着我们。
心理学指出,我们大脑中一直存在被称为良知的一部分,专门负责关注我们在履行职责、满足世界需求以及调节我们的欲望这些方面表现的如何。我们的良知会监督我们工工作是否努力、以及放松休息与紧张劳动的比例。我们的良知负责告诉我们,也许我们已经进行了够多的游戏、约会或吃饭。尽管这一功能听起来很有用,但很多人的良知发展的都很不平衡。这些人的良知没能做到偶尔温和的引导我们走向美德,而是一旦察觉到失败就不停尖叫、诋毁和攻击我们:它告诉我们,我们什么都做不好。我们没有权利休假,也没资格休息一下;我们没有必要放松或娱乐,而且我们有罪的本性会招致坏事降临,焦虑和自卑是我们的默认状态。
弗洛伊德简单却卓越的见解表明,我们的良知是由我们父母残留的声音所形成的,尤其(通常)是我们的父亲的。弗洛伊德称良知为"超我"。并提出这一能力会在我们的头脑中,继续以我们父亲那样的形象对我们说话。有些幸运儿,能够有一个通情达理的父亲形象,因此我们的良知也大体上是善良的。如果我们今天失败了,还可以下次再试。即使我们不受欢迎也还是有其他价值。休息是我们应得的,性行为是被允许的,享受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偶尔什么都不做。我们现在这样子也很好。但对其他人来说,我们的良知却是在重复着。我们苛责的父母说过最伤人的话,当事情出错,我们立刻觉得自己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
要想使心理更加健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意识到,正确地意识到,这一场闹剧是在我们脑海中发生的,考虑到它的重要性。这么说可能有些奇怪,但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太过熟稔于自我批评。以至于它已经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好像事情本该就是这样的,我们无法将内心激烈的批评家和我们的其它部分分离开来。因此,关键的第一步是学会,让我们自己与我们的良知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良心看作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告诉自己:我内心存在一个严厉的批评家,这对我很不公平,它有时甚至想要杀了我。它在我内心对我说话,但它并不是我的全部,它是我从小时候就逐渐吸收形成的一个人物,也许以后我能学会把它从我的脑海中驱逐出去。
---济南心理咨询---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质疑这个批评家,说我们的生命毫无价值,真的公平吗?我们是有过犯错的时候,但我们真的不值得同情和原谅吗?难道我们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我们是否想过以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朋友(甚至敌人)?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听谁的话,但是我们现在有了应对机制,我们可以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想法最早是如何被灌输的,来重新训练我们的大脑。我们养成了一些非常残酷,并且很有问题的习惯没有人需要被一种厌恶自己的感觉所困扰。
这种感觉过去存在,但不需要保留到未来。想要重新训练自己,我们需要其他人:会爱我们,会用其他更友善的观点填充我们的思想的人。我们需要敢于依靠他们,(对那些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他们帮忙驯服内心那个讨厌的声音,在内在的攻击面前,我们不应该再继续逞强。我们可以坦白地告诉他人:"我需要你帮助我赶走内心的批评家,让我对自我惩罚以及绝望有一个新的认识",有时我们应该为不得不忍受这样一个批评家而感到愤怒,并质疑为什么我们的首要冲动常常是去原谅,那个批评家和导致了它的父母形象,并责怪我们自己的愚蠢,我们需要对自己感到抱歉,需要为之感到气愤的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向我们表达温柔的人。当然,我们偶尔也需要鞭策自己,更加努力。但真正重要的还是要知道,如何温和慷慨地对待自己。